- · 江苏社会科学版面费是多[04/29]
- · 《江苏社会科学》投稿方[04/29]
- · 《江苏社会科学》数据库[04/29]
- · 《江苏社会科学》期刊栏[04/29]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访中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C”即communication,沟通。无论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一定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倾诉、交流、沟通。 彭凯平: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
“C”即communication,沟通。无论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一定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倾诉、交流、沟通。
彭凯平: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几位研究人员长期跟踪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姚期智班、学堂班等创新培养模式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些能在毕业后长期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更大人生成就的学生,除了具备超常的智力因素之外,还至少拥有十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其中就包括开放性、同理心、坚韧、坚持、勇气、感恩、包容、人文价值取向等。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就要用积极心理学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学会以积极、阳光、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世界。
记者:如何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心态?
今年走上考场的,是一届特殊的高考生。从2020年到2022年,他们度过了不一样的高中生活。居家复习,部分省市高考延迟,有些同学还要在隔离考场完成考试……由于疫情,这届高考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特殊的心理压力。
第一,把积极心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可感知。我们在思政教育中所弘扬的集体主义精神、利他精神等,和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是相通的。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技巧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测量或者观察标准,让思政教育的效果能呈现出来、感受得到。
彭凯平:疫情往复,人们的个体活动、社会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对这届高考生来说,最直接的消极影响,就是长时间线上学习带来的不确定感,进而容易滋生焦虑情绪。但某种程度上,影响是普遍的,没必要过分放大焦虑,因为与你比较的并不是前后届,而是同届同学。面对一样的困难挑战,只要比别人做得好,就能脱颖而出。
第二,把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道德教育现代化。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更加实用、接近现代生活。
彭凯平:对待高考成绩,考生通常容易陷入几个思维误区:一是灾难性思维,过分看重一场考试和人生道路的关系,很丧气地觉得一旦高考失利,未来就彻底没有好出路了。二是控制幻觉,觉得所有事情都有人控制,高考失利有阴谋、不公平。三是犬儒主义,一旦没考好便愤世嫉俗,消极躺平。四是过度完美主义,觉得不够好,一定要做得更好,比如本来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没考上北大清华就不依不饶。
1?收获成长的力量
反过来想,疫情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变化。最明显的一点,疫情让个人心理品质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这也是考生能否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比如,考生更加明白了主动精神的重要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内驱力”。线下学习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线上学习则要靠自己的专注与努力。比如自我控制能力,能否抵挡种种诱惑,坚定地执行学习计划。比如集体意识,当网络学习变成一件很个体化的事情,必须有一种“时刻跟上不掉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有未来谋划力,如何有计划、有谋略地安排好学习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以往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品质。
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里还有三个建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5月25日,贵州省岑巩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正在做减压游戏“多足毛毛虫”。唐鹏摄/光明图片
还有一些影响是更深层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带来成长的力量。我们的研究显示,居家隔离让父母与孩子长时间相处在一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关注家庭、亲情、健康;病毒让人类成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人们开始思考集体的意义,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我认为,疫情后社会心理会出现三个比较大的变化:从追求个人的快乐幸福到追求社会集体的健康幸福,从解决温饱享乐到追求意义,从怀旧导向到未来导向。这些变化在今年的高考生身上都有明显体现,他们是标志性的一代。
3?全面的心理发展
积极心态如何培育?开关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上。我主张“五施培养法”,即颜施、言施、眼施、身施和心施。
编辑:范菁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jsshkxbjb.cn/zonghexinwen/2022/0607/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