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3)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的人力车夫》 作者:[美]史谦德 译者:袁剑 周书垚 周育民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10 提起老北京的风物,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

《北京的人力车夫》

作者:[美]史谦德

译者:袁剑 周书垚 周育民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10

提起老北京的风物,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想起书中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力车夫。史谦德的《北京的人力车夫》从书名上看,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此书研究对象仅仅是人力车夫这一阶层群体。但作者却借由这些奔波于北京城市中的下层劳力为切口,探寻这座城市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由他们的生活勾连起车厂、顾客、警察、工会、商会乃至市政建设规划,整个城市政治网络。正是这些尘沙之众,构成了一座城市真正的活力之源。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作者:张向荣

版本: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8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将王莽与周公并举,以论识人真伪之难。历史上的王莽也曾自比周公,只是周公辅弼成王便退居臣列,而王莽却篡汉建新。传统史家视王莽为诈伪典型,近代历史学者又将其当作变革改制的理想主义者。《祥瑞》跳出传统史家的真伪之论与近代学者的理想主义之说,着眼于西汉末期政制变化,通过对王莽政途的梳理,出入思想史与政治史之间,让这位历史人物得以摘下了身上矛盾重重的标签。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作者:刘三解

版本:记号Mark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10

秦末群雄竞逐,最终的胜出者刘邦与他的追随者,草创汉朝,自然需要构建起一套天下秩序,用以解决何以得天下以及如何坐天下的重要问题。刘三解的《汉瓦》钩沉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从自诩赤帝子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到约法三章和封功列侯。个体的选择、人际关系的互动,秦制与汉法的变革与承继,那些潜藏在史书字里行间的草蛇灰线,被一一精细解剖。

《清初之遗民与贰臣》

作者:谢正光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7

明清易代,出入朝野之中的士人自然也要做出自己的抉择:遗民忠于前朝是道德之正,贰臣投效新朝则是趋时之举,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人的感觉犹如戏剧中“汉贼不两立”的台词。但谢正光的《清初之遗民与贰臣》却通过对遗民与贰臣的诗文精细剖析后指出,遗民与贰臣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常常冰炭同炉,相处融洽。不同的政治立场并未阻隔双方志趣相交。有些貌似忠贞不贰的遗民,却像政治掮客一样,奔走于贰臣之门。虽然一代自有一代的识见考虑,但古今异趣而同途也是一条“基本规律”了。

《奶酪与蛆虫》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鲁伊

版本: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7

1601年的某一天,一名叫梅诺基奥的小磨坊主被意大利宗教法庭判处火刑,无论生前死后,他都寂寂无闻。近四个世纪后,他的故事被卡洛·金兹堡从浩瀚的档案中发现,借由史家抽丝剥茧的细细搜寻,终于使这个被湮没的小人物重现于世。《奶酪与蛆虫》作为微观史研究经典名著,通过翻阅错综复杂的审判案卷,透过一个小人物的遭际展现了16、17世纪的社会众相,他的奇思异想与心灵宇宙,展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纵横交织的绚烂画卷。

《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作者:杨斌

版本:甲骨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11

博物馆中的商周展品中,常会看到一些不起眼的长圆形小海贝,它们就是所谓的“贝币”。人们被告知,这些海贝乃是钱币的前身。然而杨斌的《海贝与贝币》却用详尽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些出现在商周墓葬中的海贝并不具有货币的概念,而是财富的象征,在政治上的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但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枚今日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小的贝壳乃是来自海外异域的奇珍,而在全球史上,海贝确实曾作为一种完美的货币,连接起海陆东西之间的文明。无论是对它的喜爱还是对它的误解,都成为了全球文明交流中最有意义的篇章之一。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作者:邱捷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5

杜凤治年过半百才踏入仕途,不过十余年便告老还乡。他是个州县官吏,在晚清的官僚体系中处于基层,仕途既无赫赫声誉,也无大过大非。然而他的日记,却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了一个地方基层社会运作的活体样本。本书作者邱捷,通过对这部一个半世纪前官场中人的私人日记的解读,展现了晚清官场与地方社会治理的众生相。在近代变革的潮流中,像杜凤治这样的老于官场世故的庸吏,反而成了这架巨大官僚机器不合时却合适的螺丝钉。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jsshkxbjb.cn/zonghexinwen/2021/1216/843.html



上一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激活资源,做好“文化+旅游
下一篇:江苏徐州:汉文化雕像集群高校方阵为城市代言

江苏社会科学投稿 |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 江苏社会科学版面费 | 江苏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江苏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